学校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春风润心,携手共鸣——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暖举行春季心理委员团辅活动

浏览:10次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4日


 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委员的助人能力,强化团队协作意识,311日晚,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学生活动中心二楼团体辅导室成功举办了以“共鸣·支持·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委员团体辅导活动。学院心理辅导员方晓洪与全体心理委员齐聚一堂,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深入体验心理支持的力量,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关爱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促进朋辈交流与支持体系的建设。

破冰相识:快速组合挑战,拉近心灵距离

 活动伊始,热烈的破冰游戏“快速组合挑战”迅速点燃现场氛围。方晓洪依次抛出多个贴近大学生活的陈述,例如“最近帮助过人”“喜欢独处的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人”等,心理委员们根据自身认同度迅速分组,并围绕共同点展开简短交流。短短几分钟,原本陌生的同学变得熟悉,现场气氛逐渐活跃起来。随后,各小组确定组长、组名、口号和组歌,并在团队展示环节中齐声呐喊,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为接下来的深度互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共情体验:情绪接力赛,学会倾听与回应

 在“情绪接力赛”环节,每个小组成员依次扮演“求助者”和“倾听者”,围绕一张困境卡片展开互动。例如:“室友半夜打游戏,我现在听见键盘声就烦躁。”第一位成员用一句话表达求助者的感受,随后其他成员依次用共情的方式回应,并补充心理状态的进一步发展。整个过程犹如一场真实的情感接力,每一次理解与支持都影响着求助者的情绪走向。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委员们深刻体会到倾听的力量,理解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对于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方晓洪鼓励心理委员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主动关心身边的同学,建立更紧密的朋辈支持网络,让心理关怀不仅限于个别时刻,而是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案例讨论:从实践中学习心理支持

 为了进一步提升心理委员应对心理困境的能力,活动设计了案例讨论与集体头脑风暴环节。方晓洪提供了个真实案例:“我是个失败者”——一名学生因考试失利而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心理委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尝试从共情倾听、情绪安抚、资源支持等角度提出建议。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方晓洪进行点评,并强调心理委员的职责不一定是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而是给予温暖的陪伴和理解,帮助对方看到更多可能性。

温暖收尾:支持之环,共筑心理关怀网络

 活动最后,所有心理委员围成一圈,进入温馨的“支持之环”环节。每位成员依次分享自己的收获,或是对身边某位同学的感激之情。全员轻轻握住左右两侧的手,闭上眼睛静静感受来自团队的温暖支持,象征着心理委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成长的力量。

 方晓洪总结发言,鼓励心理委员们不仅要在活动中成长,更要将学到的技能带回班级,积极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需要时感受到关怀。同时,她向大家介绍了学校心理咨询预约方式,并鼓励心理委员们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素养,进一步促进班级内的朋辈交流和支持。

 此次心理委员团辅活动不仅帮助心理委员们加深了对自身职责的理解,还通过丰富的互动体验,让他们在支持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力量。每一次真诚的倾听,每一句温暖的回应,都是传递希望的桥梁。未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心理委员们将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在各自的班级中散播关怀,为校园营造更加积极、友善的心理支持氛围。(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方晓洪)